当年留传这样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br>“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只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划着船向码头???。
“万盏明灯”:是指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和汽灯如繁星闪烁。
?这里说的码头就是磁器口码头了,而这个古镇就是磁器口古镇,也就是之前的龙隐镇。
昔日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记忆里。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那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古镇磁器口有12条街巷,其实每次去都没有走完,只是顺着人流随意走了其中的几条街道。
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据说从前码头上从早到晚,水陆两路,商旅川流不息,装卸搬运,络绎不绝,偶们也只有从现在的热闹来想象当时的繁华了。
?山城的建筑几乎都是依山而建的,到处可见台阶和四通八达的小巷。
最使这千年古镇增色不少的是,有不少的名人来过磁器口古镇,不少已成为老人们回忆的佳话。有前面说过的建文帝朱允炆隐蔽宝轮寺;有20世纪初四川总督刘湘在磁器口开办炼钢厂、机修厂,成为四川最大的炼钢基地;有抗日战争时期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的省立教育学院任教;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抗战时期就曾就读磁器口正街宝善宫内的嘉陵小学;《红岩》小说中的“华子良”,更是家喻户晓。
从磁器口横街逛进去,发现这条街一直通往轻轨站的小巷全部都开发出来了,新开了许多商铺、茶室、咖啡馆、工作室等等。
和以前相比,古镇又多了一些浪漫的情调,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前来休闲购物。
卖烟的老爷爷时常坐在巷子口,不管你买不买他的烟,总是露出慈祥的笑容。
走街串巷的手艺人更是在社会发展更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
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书场茶馆戏曲品种不少:有川剧坐唱(打围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扬琴)、荷叶清唱更普遍是说书茶馆。
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只不过,茶馆装修得更为时尚了。当然也有不少人在茶馆打麻将、下象棋、玩长牌的。特别是据说古镇还有“打火龙”和“金钱板”的习俗,很少见到。
一人、一座、一茶,竟与窗外的喧哗恍如隔世。。。。。。
在磁器口,有“九宫十八庙”之说,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不一而足。徜徉其间,可以重温明清的历史,重品民俗风情。
背靠金碧山,?面朝嘉陵江,曾经金碧辉煌的文昌宫,一百多间房屋,现在留下的只有遗迹了。
古镇是活着的。现在还有很多居民生活在里面。
油盐柴米、下棋打牌、吹牛闲聊、开店营生,日子就这样如水般流淌。
顺着台阶,我慢慢走到了半坡上。
原住民的屋子好安静,与对面的大街如同两个世界,一时间有点不习惯。
磁器口有很多高大的黄桷树,枝繁叶茂,夏可蔽日。
山坡上改建了一些咖啡屋和茶室,还有民宿客栈,依山面水,环境幽雅。
不经意回头,又是一片色诱。
透过咖啡馆的窗子看出去,?打渔船穿梭在嘉陵江上,一幅安宁祥和的画面。
?品味一座城市,要静下心来,深入去认识和了解,你才会发现,它未必是大家看到的眼皮底下的样子。
重庆,
网红打卡地磁器口,
不只有麻花、鸡杂、拥挤、嘈杂,
还有你我眼中别样的龙隐镇......
贴士
该灵感墙已存在
3条评论
0/140